做了再说,脚踏实地。

复盘 20201206 对心理学的排斥的实质

昨天去了学校,参加体测,见了同学,非常开心。

我突然意识到我并不讨厌心理学,我很喜欢我的同学,也很喜欢我的学院。我看到他们的时候很开心,我会去想在告别的时候要给他们什么惊喜;我想到心理学的时候也很开心,我知道我学得很开心,它既是我的天赋所在,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想到心理学院的时候也很开心,因为心理学的同学的确是我从来得最好最有爱的同学,而心理学的老师也的确是从小到大最好的老师,所有的专业中最理解学生和学生在一起的老师。

1

最开始对心理学的排斥,仅仅是因为共情耗竭。

因为不断的被索取情绪价值,不断的被他人请求解决问题。在我自己最佳状态的时候情况还好,但是当我自己也有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情绪困扰的时候,我就开始不想理人起来。更不要说,有的时候有的人觉得自己想不开了,就是弱者,别人就应该帮助他,怎么样都不为过,平时不联系,一联系就诉苦。这样的人碰到个一两个也就够了。要知道我是在交朋友,不是在做志愿者,也不是在做义务工作,更不是在做心理咨询按时计费。但是又因为过分的关注人,我又不忍心。一个大写的圣母。

最近这个问题的确没了。倒不是因为我真的有了什么措施,而是因为我跨考去了。之前不能理解心理咨询,老师为什么不愿意把自己的号码晤的比较严实,不愿意她的来访者在周末来找她,自己多试试就知道了。

说句实话,我现在还是挺圣母的。我也没办法,因为发现了一切情有可原,对所有不合理的也都能够理解,我根本恨不起来,也讨厌不起来。这样有利有弊,弊端就在于总是受到自我良心的折磨。

每多一份体验就多一份理解,就好像在今年一年里我就已经理解了,想要自杀的人为什么想要自杀,为什么会有人走上穷凶极恶之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一路猛攀,有的人却一生潦倒……

我得想想怎么办。

2

而最近半年对心理学的排斥,其实是一种移情。后来发展到了厌恶的程度,其实就是由对那个精分朋友的排斥移情过来的。她摧毁了我过去十几年建立的很多信念,还有一些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深信不疑的东西。摧毁在一瞬间,但重建却要很久,这很痛苦。我把这种痛苦无差别的移情在了一切可能相关的东西上面。

尤其是我最热爱的心理咨询。因为那个朋友,我把心理咨询妖魔化了,我一想到以后要每天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就感觉非常恐怖,由此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极端排斥。

但是事实上,我之所以受到那么大的冲击乃至认知解离现实解离,是因为她曾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即使是现在想要原谅她和她和好的念头还会常常冒出来;是因为我曾经对她抱有极大的信任,乃至她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认真的去思考。普通的医患关系当然不是如此,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关系也不是如此,没有斗到那么紧密的程度。

3

对心理学的排斥里面,也包括了一种自我厌恶,也就是说发现原来心理学没有用,人的环境才是一切的根本,而我无能为力。

因为我说我太象牙塔了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社会,心理学太关注个体的人了对个体所在的环境却没有特别深的认识。于是我去看看外面,但是我越看越难过。

4

当然了,我现在也有一些想法。

学心理学并不是要把我学成圣母,掌握边界,学会拒绝,照顾别人,但首先照顾好自己,对于我认为我需要给予帮助的就尽力帮助,仅此而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忘了自身只想着天下。我是自不量力。

别人的环境我的确无能为力,只能由他们自己去改变,而心理咨询所能够做的可能就是促使他们做出改变吧。至于社会的大环境,我要接受。

心理咨询所强调的共情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方式存在,而不是完全的成为对方,想其所想,感其所感。它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目的是帮助对方走出来,而不是去体验对方的人生。即使想要帮助对方,也要量力而行。不能本末倒置。

评论 ( 28 )
热度 ( 2 )

© 如无必要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