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再说,脚踏实地。

20200429 复盘 风墟-启迪

目录

1     二元思维,全能自恋... 2

1.1      不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 2

1.2      觉得人生无意义怎么办?... 2

1.3      怎样才算拥有健全的人格... 2

1.4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2

1.5      抑郁怎么办?... 2

2     社会建构,我很重要... 3

2.1      什么叫爱自己?... 3

2.2      自我接纳。... 3

2.3      死亡焦虑怎么办?... 3

2.4      人生的意义在哪儿?... 3

3     从心所欲不逾矩,去除我执... 4

3.1      什么是自律?怎样自律?... 4

3.2      自信... 4

3.3      如何做到遵从本心。... 4

3.4      觉得自己活得行尸走肉。... 4

4     穿越感觉,直面事实... 6

4.1      纠结无法改变的事情。... 6

4.2      人是怎样变强的。... 6

4.3      抑郁怎么办?... 6

4.4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是什么样的?... 6

4.5      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表达愤怒?... 6

5     行为模式,无因信念... 7

5.1      童年给人带来的伤害。... 7

5.2      总觉得生活无趣。... 7

6     直面冲突,学会耐心... 8

6.1      平静的独处。... 8

6.2      内心太多冲突怎么办?... 8

7     问题解决,目标达成... 9

7.1      感到自己很失败。... 9

7.2      过于聪明的坏处。... 9

7.3      解决问题。... 9

7.4      怎样坚持?... 9

8     断舍离... 10

8.1      什么是富人思维。... 10

8.2      怎样每天都快乐. 10

8.3      不甘于现状又不思进取?... 10

9     权力斗争,解决冲突... 11

9.1      家庭关系中不要总想着把问题藏起来。... 11

9.2      对错不重要,谁说了算才重要。... 11

9.3      舔狗舔的最后一无所有... 11

9.4      怎样培养安全感?... 11

9.5      情商怎么训练。... 11

10       社会交往... 12

10.1        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表达愤怒?... 12

10.2        当我们思考如何拒绝别人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输了。... 12

10.3        不会交际怎么办?... 12

10.4        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舒服。... 12

10.5        我做过最蠢的事情就是和别人争论。... 12

11       情境影响... 14

11.1        有时候正确比本心重要。... 14

11.2        人是怎么废掉的?... 14

11.3        鸡汤... 14

12       其他... 15

12.1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15

 

二元思维,全能自恋

不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

社会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如果你感觉到三观正确,并不是说社会有多阴暗,而是因为你过去的思维模式太过单一,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里,你都只接受了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都只看到了世界的一个层面,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信念,但这些信念本身就是假的,所以你应该做的是去开放包容的去接纳那些思想,然后不采用二人对立而是去除自己偏见的去看这个世界去行动。我们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活在了网上,只要你离开网络两三天,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是有多么的不真实,而现实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人间疾苦,也没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

觉得人生无意义怎么办?

人的产生只是一切机缘巧合下的结果,是非常偶然的,人并不是造物主人的自恋其实非常的可笑,当人们试图用逻辑和语言去表达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思维上,就已经不再是自己真正的思维了,我们再进一步不妨说我们思考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被我们扭曲了。

人们把除了自己,或者说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都分成了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但实际上这种二元对立的分法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也好快乐也好,真的需要区分开来吗?有意义也好,无意也好,也没有真正需要区分开来的必要,这只是人们的评价罢了。

怎样才算拥有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很难定义,但是健全的反面却很好定义,比如边缘性人格,讨好性人格等,其实本质上都是人格产生了破碎。这种破碎并不是说一个人只有好的方面,没有坏的方面,而是说他全盘的接受自己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不进行自我攻击或者自我否定所以也能够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看到事实看到整个世界,而不是拒绝承认自己坏的方面,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来拒绝和否认。

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其实是用了两种方法。精神分析,其实是在帮助来访者接纳他自己,精神分析承认一个人受到外界的伤害,而他们要做的事去弥补这种伤害带来的危害,如果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不好,那么就和他建立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如果他不断的自我否定,那么我们就告诉他,他有价值,让他感受到自我价值。而认知行为疗法或者说认知疗法则相反,他认为人的所有心理问题与他人无关,本质上都是自己的问题,在长期的社会建构中失去了对自身的认识攻击自己,因为这是被社会攻击的,奖励自己,因为这是被社会褒奖的。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这是因为人们有全能自恋的倾向,同时人们的欲望在无限的扩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在说绝望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有很多希望没有满足,当我们抑郁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期望过高没法达成。

抑郁怎么办?   

有的人的抑郁是生理性的,有的人是创伤性的,有的人是思维性的。很多人变得虚无主义,这是因为他们采取了绝对视角,但是却没法把绝对视角贯彻到底,所谓绝对视角意思是对所有万事万物持的观点都是从宇宙的层面去看,把所有都看成无意义的,所以自己也不重要,他人也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把什么都看穿了,你只是把一片沙漠当成了整个世界罢了,你并没有看到世界的全貌,所以很多大学生到了社会上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根本应付不来,然后会很痛苦,一边有着绝对主义的视角,另外一边却为了生存或者本能而不断的奔波。我们要思考的则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思维,这种思维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我仔细思考之后发现,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他能够说明我很善于思考,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可能需要用它来逃避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失败,或者说解释。

 

社会建构,我很重要

什么叫爱自己?

我存在着是为了让自己活得舒服,人本质上都是没有价值的,但是社会评价系统用二元对立的方法给所有的事情贴上了标签,给予了好与坏的评价,我们需要从这些评价中整脱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走向虚无主义。当我们说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时候,这并不是对现实批判,而是平静地说出事实,仅此而已。

脱离了社会评价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呼之欲出的结论,我很重要,我不是任何社会观念的奴隶:当我们以金钱为评价指标的时候,我们就成了资本家的奴隶,当我们以知识为平台指标的时候,我们就成了罗振宇等知识分子的奴隶,当我们以美貌为评价标准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化妆品商,整容医院以及男人的奴隶。

我们要明白自己是自己生活的中心,我们不能够体验别人的生活,不能够成为另一个人,我们只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只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明白了这个之后怎样做到爱自己呢?在外在环境方面要创造一个让自己舒服爱你的场域,包括人际关系,包括工作环境,包括一切;更好的爱自己,停止一切的自我攻击,意味着既不忽视自己,也不只看到自己否定的方面;而这又需要我们对自己恰如其分的积极关注,能够真实的感受。最后要明白自己有能力对自己好,希望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得他人对他好,类似的行为在恋爱关系中很常见。

自我接纳。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我们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这种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并不总是不好的,如果它能够有利于你现在的生活而这个时候出现不能自我接纳,毫无疑问是因为这种思维或者行为模式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这个时候就要思考究竟社会建构的对吗?如果不对你就继续按照自己的行为继续下去就行了。但是如果这种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让你生活变得很糟糕的话,那你就要去改变,而不仅仅是自我接纳了。

人一定要学会专注,最多才只能有三个目标,然后聚焦在这上面,否则的话只会浪费精力,其他很多东西其实副产品如果自己有内心想要去的地方,有自己的志向,那么能力,财富,人脉等等,其实都会随之而来。 

死亡焦虑怎么办?

人感到死亡焦虑,一方面是因为生物本能对死存在恐惧,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建构出来的意义在死亡面前变得不坚固稳定可信。之所以产生死亡焦虑,是因为人的自省深度超过了社会建构的意义,就像驴始终想要够到前面的胡萝卜却永远够不到,就像被遮住双眼围着磨盘打转的马,自省深度强的人已经看穿,而自省深度弱的人还在快乐的追求着胡萝卜。但是要如何应对死亡焦虑呢?要找到发自内心的目标(有一些目标看似是自己的实际上是社会建构出来的),勇敢的放下社会观念——无论是以此为坐标系所以自己不用思考,还是因为社会建构的心里奖励机制符合生物本能,然后感受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把每一分钟都抓紧!

最困难的人是那些既有强烈的社会认同取向,又有强烈自我认同倾向的人(我常常会变得这样)。

人生的意义在哪儿?

首先我们要看到人生这个词特别宽泛,意义这个词也特别的不明确,模糊人生的意义,这个词连在一起其实特别的无意义。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以下几点:

首先,人们之所以会感到无意义,是因为一对当下现状不满足,不喜欢;二对未来的前景不明确,无计划;三,虽然当下不错,未来也不错,但是并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所有的问题根本都出在这儿,你自己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最后人生觉得无意义,本质上是不够精彩,只要你能够不断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发现新的东西,去学习新的东西,去不断的挑战自己,人生的意义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从心所欲不逾矩,去除我执

什么是自律?怎样自律?

自律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它只是表象,实质可以说是内驱力,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喜欢做这件事情而去做,也可能是因为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而去做,无论是哪种情况本质上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听从社会说,我要努力,我要自律而去这样做,或者把努力和自律变成自己去做一件不喜欢做不适合做的事情的理由,然后强迫自己去做。

更有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其实所谓的努力和自律两个词只是用非常宽泛的概念,然后来代替了实际需要的解决方法,因为往往后者要复杂的多所以我们会采取逃避甚至是替代的方法。   

而要做到自律,就要对自己和现实世界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清晰认识在于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而对于现实的认识则是权衡现实世界中的利弊关系,但是我们不要把它割裂开来看,往往对后者的认识基于前者,也就是说基于价值观对现实世界的利弊关系有自己的认识。

要变得自律,首先要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明确,知道应该往哪个地方发力,而只有多尝试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去的地方,才有真正的自律,对现实世界认识也很重要,这样你才可以知道这个行为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或者说回报。    

利害关系其实包括了长期和短期,心理和客观。我们这一代因为长期在温室中长大,很少能够意识到一个行为在长远上看的利弊。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他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最好的决定。

自信

自信是个伪命题,所谓的自信实际上是正见,就是能够看清这个世界,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要有自己稳定的三观,当自己的三观稳定的时候,自信也就随之诞生了,因为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而不会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而不会被社会的观点所裹挟,然后因为社会的奖励或者惩罚褒奖或者批判而自信或者自卑。另一方面则是一方既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其实也是一种自信。       

其实真正自信的人并不会强调自信,而一个自信的人恰恰是突破了我值及过分的自我关注的,这意味着并不掩饰自己的缺点,意味着并不过分强调自己的优点,希望自我表现,而只要我们好好生活,其实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如何做到遵从本心。

遵从本心实质上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成为欲望的奴隶。人们常常会把目标和欲望混为一谈,分不清什么是目标,什么是欲望,往往只想着得到后的结果,却看不清需要付出的代价,这就是大部分年轻人所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愿意付出坚持自己想法的代价,愿意忍受不自欺,不做作带来的痛苦;能够经得起超出自己能力和需求的欲望的诱惑。

在我一次一次的和母亲说这样还不够证明自己吗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在把我的内驱力变成了外部压力,恰恰是我自己在做这件事情。

 觉得自己活得行尸走肉。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因为过分的保守,这个保守一方面体现在想要控制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定的区间内,另一方面则是想要规避风险,那么显而易见的相反——如果能够对所有的感受和体验保持开放的态度,不刻意的逃避风险规避困难,那么就可以有活力。

其实当我们在说原生家庭,在说童年经历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并不是这些东西困住了我们,而是我执困住了我们,那种对已有的,我的惯性思维信念,我们不想要改变他们,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即使明白,应该去做也不去做。

当我们觉得社会很阴暗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我们过去有限经历的教育告诉我们的东西太少了,我们有太多的应该框架,而当这些框架被否定的时候,我们开始变得无所适从,还是紧紧的抓住他,而不愿意放手去找新的框架。

改变想法和框架也很简单,只要自认为自己是个傻逼,知道自己很蠢,并且承认这件事情,就好了,而对于客观事件,只要你能够表述的越来越精确,你对世界的认识也就越来越趋近事实。


穿越感觉,直面事实

纠结无法改变的事情。

之所以纠结,是因为希望可以改变,不能接受无法改变这件事情,所以产生了无数的防卫机制,而我们要做的是抓住主要矛盾焦虑的根源,因为一旦焦虑,我们就会被各种各样的次要矛盾,各种各样其他焦虑所迷惑而抓不住主要问题。

人是怎样变强的。

当人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有两个选择,要么是逃避,要么是面对,当逃避的时候我们只会越来越降级,越来越小的困难都不能够去克服,而面对的话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这个困难消失了,我们看到了现实,要么是把这个困难克服了,或者被击倒了,事实上,正是面对才是唯一的方法,情绪感受是我们横亘在我们与现实之间的障碍,只有当我们把情绪和感受抛开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事实的真相。

抑郁怎么办?

要想要真正从源头上改善抑郁症,就必须找到原因,找不到原因就没法对症下药,就不能够真正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善。有的人是因为人生家庭有的人是因为受过创伤,但是有的人似乎莫名其妙就得抑郁症,其实这可能是因为手机成瘾和亚健康状态所导致的,手机成瘾和亚健康状态其实是帮助了我们去逃避自己真实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忘记别的困扰。

有些人有循环性抑郁,就是因为他们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使偶尔的挣脱出来,但是一旦受到什么刺激事件,又会陷入同样的模式。其实关键在于他们有两个误区,其一是想不到的就认为做不到,其二是想到了就等于做到,这样子的行为其实是用想象代替了体验,而只有真实的体验才能告诉我们事实的原貌,也才能够帮助我们跳出那个圈子,这也就是行动的力量。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是什么样的?

一个心最成熟的人必然是有安全感的人,不会因为害怕没有安全感而不去做某些事情。

我们有四次机会可以变的心智成熟,其一是如果父母非常的成熟,存放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其二是经历了非常大的创伤事件,并从中涅槃而生,其三是刚刚步入社会后刚刚进入大学,突然改变了很多人际关系,得到了舒展的时候,其次是因为对事物和世界有充分的好奇心,所以不想要安全感来阻碍自己。

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少,但是我们还是有别的方法的,一个真正人格成熟,心智成熟的人应该是明白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无常,自己的行动不会受到情绪和感受的裹挟。     

我现在明白了,比如说我要做一件事情,就不要被我的情绪所裹挟,不要被别人会怎么看我,我失败了怎么办等等的东西给束缚住;如果你不做结果是什么样,你做又是什么结果结果的最好面和最后面又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去进行决策,不要被安全感所裹挟。    

真正控制我的其实是清华,北大这个名称,是给自己定了一个无限高的目标之后非常的纠结,但是实际上你并不需要,你现在应该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好好学习,通过思考这才是那件事情,而且这也不是你的根本目的。    

我是否要做一个事情,绝不是出于别人的请求,害怕拒绝别人会导致非议,或者给自己树立了各种各样道德要求,而是因为我曾做这件事情中刻意活力,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先给自己三个理由与自己有关的三个理由,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我不需要对自己趋利避害的本能进行谴责,不需要认为这是坏的一方面,所以要拒绝,所以要否认,所以要割掉。

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表达愤怒?

愤怒其实是二级情绪,二级情绪往往是一级情绪的复合,比如说愤怒包含了焦虑无力等等一级情绪。这种二级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对事实的正确的认识,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看清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背后的东西,我们所要做的其实是去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然后进行认知重建。

 

行为模式,无因信念

童年给人带来的伤害。

很有可能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一旦发现这件事情那么你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之所以把问题归结为统一,是因为在童年的时候我们产生了关系的模板,我们和他人的相处,我们和自己的关系都在童年的时候定型了,然后不断的在循环,同时童年的一些事件很容易导致我们自我价值感过于低,而且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信念,这些都不利于我们后来的良好生活。

总觉得生活无趣。

之所以会觉得生活无趣,是因为对自己有太多的压抑,我们追求的目标通常有两类,一种是追求成功,一种是逃避失败,在逃避失败这件事情上,我们会陷入一些怪圈。逃避失败会让我们认为有些事情不得不去做,一旦不去做天就会塌下来,而这种天塌下来其实是各种歪曲了的信念。事实上很多时候不得不做,不需要过分的重视,因为人们总是在做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时候,无疑总是在攻击自己。


直面冲突,学会耐心

平静的独处。

我们可能会面临两种痛苦,一种是直面冲突的痛苦,还有一种是逃避冲突引起的痛苦,当然我们要选前者,因为后者是不断的自我折磨。而所谓直面冲突,意思是给自己一段时间让自己去解决这些冲突,不要急,也不要想着一蹴而就,直接下一个定论。

内心太多冲突怎么办?

等一等。其实只要你知道世界是不确定的这个概念,然后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就学会了等待,大部分的冲突,其实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们已经消失了,时间是良药。

 

问题解决,目标达成

感到自己很失败。

对于问题的存在要么接受要么解决,不要在中间摇摆不定。人们痛苦的根源在于对不痛苦的追求,如果能够接受自己的现状,接受一切现实,接受自己就是个废柴,那么反而也就不痛苦了。或者真正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大部分人在向他人寻求建议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去行动起来,他们只是希望被看到或者被同情,或者找到一种一劳永逸不用费劲的方法,但实际上这样的方法并不存在,真正给出的解决之道,是需要人用力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付出,然后采取逃避的态度,其实这也就是在解决问题和接受问题之间摇摆不定,不接受现状,但是又不去解决。

过于聪明的坏处。

一方面是傲慢,然后这种傲慢不仅体现在对他人身上,也体现在对所有的事情身上,即使你只是掌握了一个框架,但是你却会觉得自己掌握了整个体系,聪明的人容易想得多,容易事事权衡利弊,想要寻求最优解,但是就会反而让人非常的迷惑,而且如果体力跟不上大脑那执行力就会低下,所以相对的应对措施就是首先要运动,其次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再者,从一个新的学科开始,从零开始基础学习,而不是想要一蹴而就。

解决问题。

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具体化思维,也就是说把所有的事情变得越具体越好,因为我们的思维中经常会变得模糊,而这种模糊,其实是因为我们用直觉在进行行动,而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有很多自己的信念,经验再起作用,如果你的信念经验是好的,那没有问题,但是大部分人多少会有歪曲的信念,对经验的误读,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具体化思维就能够更好。

怎样坚持?

人在以下4种情况下往往不能够坚持,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开着一辆车,第1种情况是方向错了,明明不适合,却在这条路上不停的走,能做好才怪呢,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顺其自然,而不是在外界的要求下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第2种情况是内驱力不够,内驱力不够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多的好的习惯,在没有习惯的时候,我们就只能靠内驱力去做,各种各样自己应该做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实际上正是习惯本身让我们变得游刃有余,就像习惯看书的人,喜欢运动的人,习惯早睡的人,习惯学习的人一样,其实本质上并不是他们都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习惯了。第3种情况是路太多,路太多一方面会导致自己觉得每一条路都可以走一走,反而没法把一条路走到底,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总是期待有一个更好的选项出现,我们要时刻牢记生活中的目标不要超过三个,对于我来说它的目标是什么呢?英语法律和健康就这三个了,找到自己生活混乱的根源,然后去排除它,我现在混乱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社交我不想理他们你就不理吧。第4个是因为反馈周期太长导致路途过于遥远,看不到,希望这个时候一方面可以给自己的目标进行记忆的划分,把它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另外一方面当每个小目标达成的时候给自己奖励。   

最后要说的是,请千万记住了,一个好的生活状态并不是需要坚持的,而是习惯并不是靠毅力的,而是靠顺其自然从心所欲的。

 

断舍离

什么是富人思维。

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本质上的差别在于前者的关键在于投资,后者的关键在于消费,后者经常在上交智商税。社会给我们创造了态度的为需求,然后我们不断的为这些为需求消费,不断地被裹挟在其中,越来越浮躁。所以要做的事情,第1件事是清醒,第2件事是降低刺激值。

怎样每天都快乐.

快乐的本质是学会舍弃。舍弃是又是改变的第1步,通过舍弃一部分自己不喜欢的,让自己不开心的,然后去获取一些自己喜欢的,让自己开心的。很多人没有舍弃的能力,并不是因为他们舍弃了之后并不能得到更好的,而是因为在过去的人生经验中舍弃,没有告诉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

不甘于现状又不思进取?

自由意志是假的,我们低估了时代和趋势的力量,有时候努力也不能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个时候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目标,让你焦虑的目标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让你平静的才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平静。尝试断舍离,给自己换一个新环境,先清空过去的心理模式,慢慢的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权力斗争,解决冲突

家庭关系中不要总想着把问题藏起来。

问题不去解决,它一直存在,其实只是让其中一方不在不断的妥协罢了,这一方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必须进行权力斗争,必须让对方的实际利益受损,否则对方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进行改进。   

当然我们经常说家庭问题还是要调解的,但是如果调节不好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继续下去呢,为什么不能够离开呢?这其实也是我之前一个认知上的误区。

对错不重要,谁说了算才重要。

对错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冲突,真正决定最后结果的是权力的高低。在家庭关系中,当你还是弱势方的时候,面对别人的要求你要告诉对方你的拒绝的效力以及对方不停止要求的后果;面对你对别人的请求,你要要告诉他们他们拒绝的结果。

舔狗舔的最后一无所有

其实爱情是被包装出来的,更像是一种宗教,一种政治正确的观念。

怎样培养安全感?

我们在谈恋爱,或者说大部分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本质上是在找妈,是在找一个永远不会离开的客体,是希望得到爱与照顾,而不是两个成熟的人平等的交往。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你要明白谈恋爱就是谈恋爱,另一方面你要明白谈恋爱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矛盾和分歧,势必会碰到问题,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怎样和对方沟通调解,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去做的,不是把这些问题压下去了,两个人继续下去就会好。

情商怎么训练。

情商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人是否受到欢迎,本质上并不是他情商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由他的实际能力地位决定的,情商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坦诚能够做自己,而不是为了对方去委曲求全。


社会交往

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表达愤怒?

首先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真正的感受到愤怒,相反,愤怒是他的工具,他要通过表达愤怒来达成自己的某个目的,也许是让对方不要侵犯自己的边界,也许是撇清一段不必要的关系,在表达愤怒的时候,他们应该是冷静的非常客观的。之所以说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感受到愤怒,是因为愤怒其实是二级情绪,二级情绪往往是一级情绪的复合,比如说愤怒包含了焦虑无力等等一级情绪。这种二级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对事实的正确的认识,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看清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背后的东西,我们所要做的其实是去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然后进行认知重建。

如果在和别人在交往过程中,别人的话刺到了我,那我就马上进行反驳,如果对别人的话对我产生了误解,我就马上说出来,这些都很重要,因为那些没有反驳的没有发泄的愤怒会不断的影响我的正常生活和行为,而我为什么要选择妥协,为了帮助别人而妥协呢?

我只在晚上统一回复一次信息,回复完了我就闪了,三分钟内不回我就闪,然后第2天晚上再去看,这就是我的社交之道。如果别人真的有需求的话,那么他就忍受这种时间间隔,否则的话别想让我去妥协。

如果我在玩,那就给自己一个闹钟,一定的时间内玩完。

当我们思考如何拒绝别人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输了。

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显露出来的是你缺乏边界感,你已经允许了别人的侵入。从表面上看,是道德压力与利益关系迫使我们犹豫不决,但实质上,“压力的模糊性”以及“自我价值观的混乱无序”才是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对压力进行澄清,为什么会感受到压力?这种压力是隐含的,想象的,还是现实存在的;是来自社会舆论的,家人朋友的,还是自己的;这种压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利影响;我们可以如何应对。其次是长期的对自我价值观的澄清。

不会交际怎么办?

我所做的事情能够通过我的能力所到达,而不需要借助其他人际关系,对我来说毫无用处,只会让我觉得厌烦,他们曾经只是我的工具,用来锻炼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工具,而现在我被他们束缚住了,当我觉得自己这个能力已经到达了一定境界,不再需要训练的时候,还有无数的人分拥而来,就会让我感到烦恼,但是我又不好意思拒绝。风大说主动放弃对自己不重要的事情,才能够让我们摆脱障碍,摆脱拘束。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人,其他的人都可以按心情做事,这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损害。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过去去聊天,只是我去理解他人,理解人这个生物本身或者说锻炼心理咨询能力的一种方式手段,现在我从中不能获得任何的好处,反而会给自己平添烦恼,浪费时间,精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物的趋利避害应该占据上风才对

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舒服。

一个人总是受到欺负,是因为他的潜意识或者说他的关系模式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别人会用这种模式来对待他。

社会位阶有很多因素组成,包括了世俗权利,也包括了自尊水平,心态等等,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好欺负的人。

我做过最蠢的事情就是和别人争论。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三观是不同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如果两个人争论起来经常是牛头不对马尾,很少有人具备真正的倾听的能力,而且对于别人的指责或者建议,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防御心理,会不愿意去听。此外,我们低估了和别人争论对我们的情绪影响,低估自己的情绪控制力,有的时候河边的不断争论只会让你陷入一个不断的争吵的境地,然后让自己不断地进入愤怒消极的情绪中,而这是很不好的。所以说面对三观上的不合,除非有必要,或者说对方是有基本思辨能力,能够实事求是进行讨论的人,否则你只要不予理会,或者说你说的对就行。

从问题导向发展成绩发现问题的确是好事但是直到问题这一步的话其实意味着你只是问题导向没有去解决问题,而这恰恰是焦虑抑郁的根源。

知识不是阅历,元认知同理,很多事情只要做了就懂了,不做怎么也不懂————所以一定要不停地做事情,不断试错和迭代

情境影响 有时候正确比本心重要。

因为本心给了一个人太多的借口来放纵自己的欲望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一段不正常的关系,那么他的整个思维模式都会被带坏,三观会被带偏

人是怎么废掉的?

本质上是你所在的环境,不断的给你负性刺激。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主动的去拓宽自己,使自己的环境变得更具丰富性,然后远离那些让你变得更糟糕的情境,去寻找那些让你变得更好的情境。

鸡汤

鸡汤文的坏处在于他们夸大了感觉,感受夸大了的一切东西


其他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持经达变:有稳定的人格结构以及放下我执以来访者为中心。


评论 ( 2 )
热度 ( 2 )

© 如无必要 | Powered by LOFTER